2017年4月12日♧,上海管理論壇第228期學術講座《Ownership Studies of Chinese Firms》在意昂2420會議室舉行。主講人為來自法國雷恩高等商意昂2戰略與創新終身副教授夏凡博士,講座由工商管理系於曉宇教授主持⭕️。意昂2王海花副教授、呂懷立老師、單蒙蒙老師💁🏻、劉楊老師、婁祝坤老師等教師,以及意昂2博士生🫲、碩士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夏凡副教授從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獲得博士學位後,相繼任教於北京大學光華意昂2官网和法國雷恩高等商意昂2(Rennes School of Business)。夏凡副教授的研究主要圍繞企業產權🪸、企業創新🧻、企業進入與退出,以及企業並購等問題💅🏻,成果豐碩,其研究成果發表在《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經濟研究》、《金融研究》等國內外核心期刊👨🏻🌾。
講座中📁,夏凡副教授從企業產權的角度探討了中國情景下,企業私有化能否促使企業更加創新,以及私有化企業在創新模式上與國有企業有何區別的問題🧑🏻🍼。基於資源基礎觀,創新使企業獲得可持續的市場競爭優勢。過往研究發現,由於完全以市場為導向,與國有企業相比☦️,私有企業可以獲得更高的企業績效。因此,夏凡副教授認為私有企業的高績效可以通過創新獲得🤵🏿♀️,即企業私有化會促使企業更加創新。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專利類型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這三類專利在風險和收益上存在差異。發明專利的風險最高,但潛在收益也最大🪧,外觀設計專利風險最低,潛在收益也最小,實用新型專利則介於兩者之間。企業選擇何種創新方式需要在風險和收益間進行權衡。夏凡副教授發現,與國有企業相比,私有企業更傾向於通過外觀設計實現創新🤧。
夏凡副教授在他的研究中采用了雙重差分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對研究假設進行驗證🔭。雙重差分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是一種準實驗方法,可有效測定研究對象在事件(Treatment)(即本研究中的私有化)發生前後的差異。此外,為了排除幹擾因素(例如時間)的影響,夏凡副教授運用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和Coarsened Exact Matching(CEM)兩種方法對樣本進行匹配(Matching),形成實驗組和對照組,以探索私有化對企業創新的影響。
意昂2呂懷立老師、碩士研究生陳穎穎等人就國有企業私有化伴隨的裁員問題、企業IPO上市💁、員工薪酬來源對企業創新的影響以及是否需要加入專利數量與員工數量比作為度量企業創新的穩健性分析等問題與夏凡副教授進行了深入探討。本次講座為與會學者探索創新活動的決定因素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研究生陶奕達、李雅潔 供稿